找到相关内容267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佛教“六敬思想”

    方面,为了避免工作当中的冲突,工作安排尽可能合理化,从制度岗位设置上减少冲突的可能——减少因推诿制约带来的结果。   第二   古人说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,但佛教认为这还不够。所谓“...论据来佐证它。”   如果僧团无法做到,而且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若干条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,而否定他人的看法,进而导致无益的争辩。如此,大家也就无法在语言上寻找到共同的方式。除了不做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90986811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实践与道风建设

    禀承佛教“六敬”的精神——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利同均、见同解,以这六的和谐、合聚的精神,团结生活在一起,就叫做“...rdquo;字,更显佛门弟子彼此之间待人、处事、接物的尊重谦和。   身同住,是行为规范的和谐。大家同住在一起,和睦相处,不发生磨擦,不发生打架、斗殴等粗暴野蛮的举动。   ,是语言准则...

    宏演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856826.html
  • “六敬”与和谐山西

    ”:‘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’。两千多年来,“六敬”精神一直发扬光大,勉励佛弟子在构建和合僧团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谱写了一曲和谐的凯歌。时至今日,佛之“六敬”仍然...同登彼岸,只要同心同德,才有希望到达莲池海会,了脱生死,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,还有什么障碍排除不了!何况既然出家,身则不犯杀、盗、淫、大戒都能坚守不犯,生活小事还要斤斤计较吗?  其次要“”。...

    德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0859090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能做什么?

    使僧团能够有效地、和谐地运作,提出和合的六大要素,即“六和合”或“六敬”:见同解、戒同修、利同均,是和合的本质;意同悦、身同住、,是和合...ldquo;”。所以,“和谐社会”的文化必须是“”的文化,传播世间的真、善、美,使人能够积极向善、向上,引导人们趋向宁静、平和。   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1666910.html
  • 平等普显现、共住

         我们出家人住的寺院是以平等、六和合来管理的。六和合以前讲过就是身同居、、意同解、戒同修、见同悦、利同均,所以叫“共住”。今天大家讲讲“平等普显现”,这个“普”字...自己就取了一个名字叫“平等普显现、共住”,这充分体现了寺院平等、和合共住的原则。下面我们看一段圆悟佛果禅师的普说。   一向据令而行。呵佛骂祖截断众流。直得释迦弥勒文殊普贤退身无路。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体验|心得|平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7231731023.html
  • 以佛教“六”精神践行“八荣八耻”

    才能同住长久;第二,,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研究佛法义理,在言语上不起争论,相互之间谦让、常求精进;第三,意同悦,大众在一起便是缘分,都是为了发扬佛教的教义精神,其目的都是相同的,只有同心协力才...以佛教“六”精神践行“八荣八耻”   佛教,是一个倡导和谐圆融的宗教,佛教的“六敬”,则是佛陀为建设僧团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提出的主要原则。   僧团的出现,是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3560135.html
  • 无言斋笔说:一团和气

    生活中如何解构人际关系,我倒觉得佛陀说得最完美,最实在,最科学,最深刻。这就是“六敬”:  身敬:身同住(共同弘法,共同修持,共同劳作)。  敬:(和悦交谈,不争不骂,出言妄)。  ...,要感恩,要发慈悲心,广为布施,共同分享,扶困济贫,“共享改革成果”。  这样,僧人的六敬变成了有情众生的六敬,和谐社会离我们还远吗?  佛教的六敬包括了身、、意三业,它从规范着手引导人们身、...

    演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866652.html
  • 执政能力建设与佛教管理

    、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见同解、戒同修”的六精神。   三、品格修养是作风建设的有力保证   佛教教育非常注重心灵净化与道德提升,胡锦涛总书记说:“常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...  执政能力建设与佛教管理   作者:泽道法师   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,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,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,各种矛盾社会...

    泽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20484378.html
  • 文珠法师答:三宝的意义是什么?

    译华言名和合众。是指出家学佛的比丘与比丘尼的团体而言。因为出家人在同一信仰,共一目标的团体中,过著身共住,,见同解,意共悦,戒共修,利同均的清净生活,三业清净,思想一致,享受平等;...的运作与表达,令人看了有一定的认识理解。例如:我们看见地的坚性,就知道是地;看见水的湿性,就知道是水;看见火的暖性,就知道是火;看见风的动性,就知道是风等,所以凡能含持自性,轨生他解的事物就是法,但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4094734.html
  • 佛教是人类世界和谐之必须

    的平等原则,即“身同住、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。”身同住是指行为上利益他人,和乐共处;是指语言上平等相待,和谐;意同悦是指精神上同心同德,志同道合;戒同修...”“禽流感”等瘟疫疾病。以上种种无时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宁。成为和谐世界的主要障碍。  造成目前世界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,是人类强烈的我执贪、嗔、痴念。由于贪欲的过度膨胀,故而一切都要为我所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2753462.html